2020年的4月份,都江堰景区重新开放。
我是4月4日进去游览了一圈,由于拖延症,到今日才凭记忆做个记录。
文中照片为手机所拍,按所走路线排列。
记得当天上午,为纪念新冠病情疫情中逝去的人们,防空警报响起,路上行人、游客纷纷驻足肃立默哀。
随后,我们刷身份证进入离堆公园景区,入口处有热成像摄像显示每个游客的体温。
入园不远处,是“世界遗产·都江堰”标识。
“拜水都江堰,问道青城山。”
作家余秋雨在《文化苦旅》中写道,一天他进入青城山的道观小憩,被一道士认出,铺纸研墨,要他留言,于是他便写出这一副他认为最朴素的对联。
我觉得这是对都江堰和青城山极为精炼的文化概括。
随后是一条长长的堰功道,道两旁树了历史上对都江堰建设有功的人士塑像。
张松银杏,据说是三国时代益州别驾张松所栽,已有1700多年历史,于1957移栽于此。后被拍入《西游记》成为“人参树”原型。
86版《西游记》剧照,中间的人参果树即为张松银杏。
伏龙观,里面可以近距离观察宝瓶口。以前去过,这次我没有进去。
伏龙观建在离堆的上面,三面都是悬崖,一面用42级石阶和大坝相连。观内前殿正中有李冰石像,是1974年迁建安澜索桥时发掘的文物。雕塑于东汉建宁元年(168年),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圆雕石像,当时用于作水文标记。
宝瓶口。是湔山(今名灌口山、玉垒山)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,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,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,故名宝瓶口。
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,顺应地势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断分流,形成自流灌溉渠系,灌溉成都平原上一千余万亩农田。
通过都江堰的水利工程,成都平原风调雨顺,粮食产量大增,以谓“天府之国”。
离堆。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,因与其山体相离,故名离堆。
一直没搞清这个桥的名字。
前往安澜索桥和鱼嘴途经一大片树林。
一直向前走近十来分钟便是安澜索桥。
安澜索桥未开放的左侧。
安澜索桥再向走几分钟就是分水的鱼嘴,以前去过,这次因时间关系没有前行,直接上桥。
安澜索桥的历史也比较久远,据说始建于宋代以前,明末毁于战火。清嘉庆八年(1803) 重建,邑人何先德倡建索桥时,以木板为桥面,旁设扶栏。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,故更名安澜桥。建桥时其妻杨氏出力不少,民间又称其为"夫妻桥"。
1962年,对索桥进行了维修,改10根竹底绳为6根钢缆绳,改扶栏竹绳为铅丝绳,铅丝绳外以竹缆包缠。1964年岷江洪水暴发,全桥被毁。重建时,只改木桥桩为钢筋混凝土桥桩,其余照旧。
后因兴建外江水闸,将索桥下移100米,重建时改平房式桥头堡为大屋顶双层桥头堡,改单层金刚亭为可供行人休息的六角亭,增建沙黑河亭,桥长261米。
出桥后的六角亭:“天下爱情第一桥”。
爬行十多分钟山路,途经一些亭阁后,看到从林掩映的步云廊。
步云廊其实就是一个电梯通道,好像是成人票40元,学生20元。
电梯很长,还是要坐好一会儿。不过,体力好的没必要花这个钱,完全可以从旁边梯道上去,感受登山排汗的乐趣。
出电梯后,不远处是玉垒阁,都江堰市的一个标志性景观。
在都江堰市内很多地方可以遥望到。
玉垒阁近照。
进入玉垒阁后的一楼商家摊位。
玉垒阁二楼以上全是这样的楼道。
玉垒阁的最顶层室内。
在玉垒阁楼顶瞰拍来时的路。
在玉垒阁楼顶遥看都江堰水利工程。
这里有望远镜,扫码付费后,可以放大看,甚至可以看到晃动的安澜索桥上,有些人的满脸坏笑。
在玉垒阁楼顶遥拍都江堰市景。
出玉垒阁后,从另一处下山,门口的秦朝马车像。
貌似三星堆塑像。
下山途中。
继续下山。
前方途径几个小阁楼
在一个阁楼里再次拍摄前方的鱼嘴和安澜索桥。
出了景区,继续下山。
进入西街。
西街是许多当地人和游客很喜欢逛的一条街之一。
都江堰市,以前称灌县,现有三处残留的明代城墙:宣威门、西街和玉垒关。宣威门、玉垒关因路线不同,这次未过。
另外,二王庙等庙宇因疫情原因这次未开放。
西街的挑夫塑像。
来到南桥,过桥就是离堆公园的入园口,回到起点。
南桥也是都江堰市的一个著名景点,特别是夏天的夜晚,很凉快,夜景也很漂亮。
南桥附近常有一些聋哑人身着孙悟空、猪八戒剧装,如与他们合景,不是免费的,会被索取15或20元不等的合景费。
对于像都江堰这样的历史文化遗迹景点,需要在游览前先下功夫,做个了解,比如先百度一些,或者看看相关书籍,或者进去请个导游,不然进去后,少了许多价值。
即使没有做好功课,也没有花钱请导游讲解,进去走上一圈,郁郁葱葱,空气好,负氧离子浓度高,出出汗,对身体也是很好的。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
周末逛唐昌花田人家、郫县梨花沟 (2023-04-01)
眉山水街一瞥 (2021-10-16)
再探赵公山 (2020-08-16)
不能进景区,青城山门口前爬爬山 (2020-02-20)
彭州小渔洞一游 (2019-10-02)
初识黄龙溪 (2017-02-04)
都江堰南桥 (2014-08-19)
柳江古镇一游 (2014-08-03)
夜宿瓦屋山 (2014-08-02)
评论列表:
不过,我每次游这里都当作是一次运动锻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