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
2016
08

TED视频:血压是什么?

    本视频通俗易懂,透彻地讲解了什么是血压、血压形成的机理,以及什么是高血压,高血压形成的原因及危害等等,还形象的介绍了血管支架原理。    看完这个视频之后,我明白了血管的艰辛,以及高血压形成原因及危害。    高盐饮食、黏稠的血液、长期紧张的情绪,易形成高血压。而长期未受控制的高血压,又会导致血管壁微小的撕伤,愈伤的系列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堵塞血管,引起动脉硬化,最终可导致心脏病、中
24
2014
08

急!血压降不下来

明天就要体检了,血压还是降不下来,140/96,换了个电子血压计测,还是血压超标。

今天中午就把“宝芝林”生产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,换成了“活络喜”,29.5元一盒,只有7片,医生一般爱给病人开这个药:利润高啊!可是,吃了还是没有压下来。


这段时间到底怎么啦?吃降压药都降不下血压了!

想想4月份从医院回来,每晚睡得很早,十点之前就上床睡了。也不看电视、写博客、捣鼓网站,也上不网,那时,没有吃降压药,每天的血压都非常正常,甚至低压还能低至七十几,高压达一百零几。

23
2014
08

体检前把血压降下去

后天,有一个体检,对我来说,还是很重要的。

我得想法把血压降下去。

 

前两天,我重新买回降压药—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,这次是山西宝芝林药业生产的。之所以买它,一是便宜,一盒有28片,才12元,二是,“宝芝林”也算是一个牌子吧。

可是吃了一两天,感觉头还是有点晕,一测,低压仍在90左右。

我需要来得更猛的。

 

去医院挂号,周末,只能挂内科医生,年龄也挺大的老医生了。她一测血压,说降得很低,高压才96!(可我回家测,低压还是90多。)

15
2014
08

头又开始晕

这几天,天天都在路上奔波,三天跑了1500多公里,晚上一般一点过睡,早上5点半起床,中午没能睡午觉,睡眠不足!

头又开始晕了。


一查血压,很高,低压114,高压146,从没这么高过。不过,不稳定,重查又没这么高了。

据我的经验,睡眠、动脑、饮食、锻炼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。这段时间这几方都做得不好,所以血压自然就上去了。


其实,懂得多没用 ,关键在于要做得到!懂得怎么去做到,才最重要!

11
2014
07

高血压球迷悲剧:喝酒熬夜看世界杯猝死

 这几天,球迷看巴西世界杯足球赛,又出现一悲剧,绵阳一位37岁的高血压患者熬夜喝酒看球,因进球兴奋,最终猝死。

具体情况

四川绵阳市城区高水片区柯先生,37岁,高血压患者,只是偶尔感觉头晕,之前从未到医院接受过治疗。

30
2013
10

高血压患者不宜做的动作

今天没有什么写的,做点读书笔记吧。高血压患者,常常可以发生突然性死亡,其中,有许多是一些看似很寻常的动作引起的,但这些动作,对高血压患者来说,可能是致命的。患有高血压的朋友,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以下的一些动作。

24
2013
10

导致血压增高的坏习惯

你有这些习惯吗?小心你的血压,当然这些还可能会导致其他毛病,疾病千千万,病因却常常是那几种:1.熬夜;2.作息无规律;  3.饮食不规律;4.爱吃肉,嗜油腻食品; 5.缺乏运动; 6.吸烟; 7.酗酒。
      

12
2013
10

高血压不能开车?

今天看到一本书上介绍“高血压忌开车”。有道理。高血压的人开车,比正常健康人开车的风险大很多。

08
2013
10

高血压只能活二十年?

今天,看到一本书中这样写道:“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,原发生性高血压从发现诊断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0年,出现并发症的时间约为10年,由并发症出现到死亡的时间只有5年。”

10
2013
03

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?

目前绝大多数(90%以上)的高血压患者的致病原因是不清楚的,这种原因不清的高血压称为“原发性高血压”。一般这样认为:遗传因素+生活环境因素=高血压,即使没有遗传因素,如果生活环境因素作用较多,也容易患上高血压。      

03
2013
03

血压降到多少才安全?

        自上次到医院开降压药后,血压得到明显控制,不过,医生开的药也真猛,一共开了四种药降压(见:https://liangduiban.com/mianyili/gaoxueyazhuyuantijian.html),有的药已经陆续吃完了,只剩下“富马酸比索洛尔片”,血压仍然降得很低,高压一百零几,低压70多,心率每分钟60次左右,这个血压降得是否适当呢,血压降到多少才安全呢?我心中没底。

18
2013
02

收集治高血压的两个小偏方

收集两个防治高血压的小偏方,我还没有用过,还不知效果究竟如何,先保留于此,便于以后试用。自从上次因高血压实在控制不住,去医院开降压药后(见《高血压慢性病住院条件》),我见识了药物的威力,纠正了以前固执讳医忌药的做法,在继续努力坚持健康的作息和锻炼习惯的同时,综合运用药材、食物的效用。